知网到底怎么整改?最新发声→
长江日报首发报道“赵德馨状告知网事件”引发的关注仍在持续。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依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之后,知网如何以此次调查为契机彻底整改,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
5月17日下午,在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指导,互联网实验室、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网络法研究所主办的第231期数字论坛上,1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知网案解析与全面治理之道”的主题进行了研讨。参与嘉宾之一的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方兴东表示,希望在研讨会之后,能够拿出一份有力度的全面解决知网治理问题的专家倡议书供相关部门参考。
问题剖析
市场竞争问题
并非知网问题的全部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方兴东认为,“知网事件”是数字时代知识生产与共享的中国困境的生动案例。知网事件具有复杂性,解决知网问题,需要全新的思维、制度创新和治理机制。这次反垄断立案为旷日持久的知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历史性的契机。(详见>>>)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王先林分析,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意味着知网涉嫌垄断问题正式进入了反垄断执法程序。知网与大量期刊、高校签订独家协议,限制它们与其他第三方学术文献数据库服务平台合作,锁定上游优质学术资源,人为制造知识流动壁垒,使其他竞争者难以与其开展公平竞争,影响知识的分享和传播,这可能构成限定交易行为。此外,知网下架维权作者论文还涉嫌拒绝交易行为。(详见>>>)
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王琼飞表示,在知网存在的众多反垄断问题中,其中一个问题是不公平高价问题。另一个问题是,搭售问题,知网在对外销售学术资源时,强制性搭售高校并不需要的非核心数字期刊资源。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薛虹表示,需要提醒知网的是,市场竞争问题并非问题的全部。知网曾为中国学术的数字化作出重要贡献,但应当依法经营,履行国家知识信息基础设施的义务与责任。(详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李顺德认为,讨论知网不能仅仅停留在它涉嫌垄断的问题上,也应该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特别是版权保护的角度,把知网存在的问题系统梳理一下。知网服务模式带来的问题已经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了,要从社会根源、历史根源、法律根源等几个方面认真梳理,找到知网最本质的问题所在,彻底革新。(详见>>>)
兰州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渊法分析,知网等知识资源数据库公司,它原本只是一个传播者,但是它却通过一些方式成了作品的版权人或者准版权人。建议由国家财政资助项目完成的作品,规定它的版权属于国家,公众可以免费、非商业性使用,其他知识资源由市场去运作,但是不得违背《著作权法》。(详见>>>)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张洪波认为,“知网模式”涉及著作权侵权、行业垄断和知识资源合法有序传播的问题,需要多部门出手进行共治。行业协会要正视知网问题。面对知网存在的广受社会诟病的问题,行业协会是不是应当及时进行行业治理?(详见>>>)
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特聘副教授郭兵发言时说,鉴于包括知网在内的很多平台具有公共属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未来平台的反垄断诉讼方向或司法规制方向应该是公益诉讼,反垄断的公益诉讼将成为更重要的一个角色。(详见>>>)
对策建议
依法将知网
从上市公司业务中有序剥离
武汉大学竞争法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孙晋教授表示,知网目前已被立案调查,知网已经表态“全力支持,积极配合”,如果它真的能说到做到,反垄断执法机关有可能就会中止调查,这也是大家皆大欢喜的结局。同时,要大力支持知网的竞争对手发展起来,将市场竞争机制确立起来,让市场竞争从内到外推动知网良性发展。(详见>>>)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创意写作学科教授谭旭东认为,知网问题与整个国家期刊数字化过程中出现的监管或法律空缺有很大关系,知网问题最终要和教育部、科技部、新闻出版部门及数字出版行业等各方一起来解决。(详见>>>)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成员胡钢建议,网信、公安、市场监管、国资、证券、科技、教育等多部门联动,协同治理,全面排查知网法律风险,专项整治;依法将知网从上市公司业务中有序剥离,防范过度资本逐利思想对知识集成者的恶性侵蚀。(详见>>>)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方兴东认为,知网越来越重要,学术工作已经离不开知网。知网不能延续资本驱动的发展机制,应该从上市公司拆分出来。希望知网在知识共享中有所作为,成为一个全球学术共同体互联互通的平台。(详见>>>)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丛立先教授希望,知网作为知识平台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和作用,回到创建的初衷上来,不能打着“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的旗号完全去追求商业利益。此次整改应是以公共利益为主。(详见>>>)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冯晓青教授分析,作为著作权的主体,作者的权利需要得到保障。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要改造期刊杂志社与作者签署的格式合同,国家版权局可对这类合同进行规范。尤其是杂志社不能以采稿权作为筹码,以格式合同形式强制地、变相地剥夺作者在其刊物上发表文章所享有的所有著作财产权。(详见>>>)
教育部长江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表示,知网作为知识平台,是一个准公共设施,不应该彻头彻尾采取商业运作。他认为知识平台的未来发展有三条路径:有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标准合同格式,多方权益实现相应的平衡;政府对公共平台牌照公开拍卖,经营权获得者应履行某种社会责任;数据资源、文本资源等的使用,是多方共治的运作模式,不应视为是某一个企业、某一个平台的私有财产。“如果这几个方面有所建树,中国知网当前的不合理现象将成为过去。我们在知识分享社会的知识创造中,就能拥有更好的平台。”喻国明说。(详见>>>)
(长江日报出品 采写:记者柯立 李玉莹 张维纳 制作:叶凤)
【编辑:张靖】
(作者:柯立 李玉莹 张维纳 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