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民事审判监督将向审判人员违纪违法等更深层延伸
新京报快讯(记者 何强)2月24日,在“新时代四大检察”网络访谈中,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民事检察的第六检察厅厅长元明表示,民事检察将加大监督力度,促进监督事项从审判程序错误等轻微违法情形向审判人员违纪违法等更深层次的违法行为延伸。
最高检第六检察厅是在原民事行政检察厅基础上分立新设而成,旨在解决民事诉讼法修改实施后,民事案件大幅增加、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等问题。第六检察厅负责办理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监督和提请抗诉的民事案件的审查、抗诉。承办对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民事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提出检察建议,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开展民事支持起诉工作。办理最高人民检察院管辖的民事申诉案件。
谈民事检察监督力度:各地要抗诉一批引领性案件,促请法院纠正
谈及当前民事检察工作,元明称,民事检察监督力度与人民群众司法需求还不相适应。有的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担心影响法检“两院”关系,畏难监督。对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监督不够。有的抗诉案件质量不高、效果不好。有的检察建议停留于纠正表面问题和工作瑕疵,发现和纠正深层次违法问题不够。检察建议总体刚性不足。
他表示,各地要抗诉一批引领性案件。不放任确有错误但不具典型性的个案,以检察建议方式促请法院纠正。深入分析研究民事审判深层次违法问题监督不够的原因和对策,加大监督力度,促进监督事项从审判程序错误等轻微违法情形向审判人员违纪违法等更深层次的违法行为延伸。与法院共同防范和制裁审判人员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诉讼违法行为。完善检察建议制度。完善检察建议的制作、审核、送达、反馈及质量、效果评价机制,增强检察建议的刚性、精准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元明还表示,上级检察院对下指导不够,基层民事检察工作总体薄弱。民事检察业务起步晚、底子薄,一些单位对民事检察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重刑轻民”观念仍然存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上存在“短板”。市级以上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主要精力用在自身办案上,对案件质量监督管理、政策把握及对下指导虚化、弱化。
“下一步,要以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为契机,全国各级检察机关要彻底摒弃‘重刑轻民’的错误观念,下大力气补齐‘短板’。” 元明称。
谈虚假诉讼监督:督促法院依法制裁虚假诉讼行为人,及时纠正错误裁判结果
在民事诉讼中,虚假诉讼严重干扰了司法程序。元明称,虚假诉讼俗称“打假官司”,它妨害司法秩序和国家治理,损害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破坏社会诚信和公序良俗,浪费司法资源和诉讼成本,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整治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滥用诉讼权利、虚假陈述、伪造证据、提供虚假证据等诉讼失信问题,是检察机关开展民事审判和执行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
201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虚假诉讼专项监督活动。6月21日,最高检召开全国检察机关虚假诉讼监督现场会,要求检察机关要善于借力借势,引导相关部门共同防治虚假诉讼。6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为打好“三大攻坚战”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发布,强调加强对涉“三大攻坚战”虚假诉讼的监督和惩治。9月27日,“两高”联合发布《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8年3月起,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检察机关部署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民事和行政非诉执行监督专项活动。元明称,通过全面梳理人民法院非诉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各仲裁机构、公证机关在出具非诉执行法律文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虚假仲裁和违法公证的监督,加大调查和追责力度;加强与同级法院的沟通交流,召开联席会议,通报专项活动开展情况,积极争取人民法院的支持和配合,充分发挥人民法院依法对仲裁、公证案件进行司法审查等功能,共同防范虚假诉讼行为向仲裁、公证环节蔓延,进一步增强惩治虚假诉讼的合力。
元明表示,全国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工作机制的优势和作用,采取检察长牵头带领刑事、民事检察部门资深检察官组成专案组办理虚假诉讼监督案件,逐步在省、市两级检察院建立虚假诉讼监督指挥协调中心。督促和支持法院依法制裁虚假诉讼行为人,及时有效纠正被虚假诉讼骗取的错误裁判结果。协助易发多发虚假诉讼领域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堵塞监管漏洞。在强化办案的同时,加强普法宣传,共建崇尚诚实信用、遵守公序良俗的法治文化,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诉讼打假”。
谈弱势群体权益保护:两个月支持5566名农民工起诉讨薪
据元明披露,过去一年,针对司法实践中有的刑事案件审结后,对侵犯涉案产权的民事责任追究、执行不到位,相关错误民事生效裁判难以纠正等问题,2018年6月民事行政检察厅专门印发《关于充分发挥民事行政诉讼监督职能推动解决刑事案件牵连产权保护问题的通知》,重点审查办理刑事案件被告人、被告单位所涉股权转让、民间借贷、担保物权、买卖合同等民事申诉案件,并对5起案件挂牌督办。
此外,还加强弱势群体权益保护工作。2017年12月15日至2018年2月15日,最高检部署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协助解决农民工讨薪问题专项监督,支持5566名农民工提起民事诉讼,帮助追回劳动报酬4605万余元。
针对恶意利用职工工资优先受偿规定,虚构债权、虚增工资等虚假诉讼“讨薪”的情形,专门下发《关于上报查处的虚假诉讼案件中涉及“工资”案件情况材料的通知》,收集各地情况,形成专门报告。最高检办公厅以此为素材撰写了《利用党中央关注保障农民工工资问题制造虚假诉讼“讨薪”应予严惩》报送中央办公厅,供中央参考决策。
新京报记者 何强 编辑 张璐
校对 郭利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