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网络安全刑事司法保护白皮书》6月7日发布。白皮书介绍,网络犯罪主体呈现低龄、低学历化特征。同时,犯罪行为产业化特征明显,日渐形成完整、闭合的产业链条。
白皮书显示,2016年9月以来,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受理网络犯罪案件450件1076人,其中审查逮捕245件588人,审查起诉205件488人,涉及27个罪名。以审查逮捕案件为例,涉案人数较多的罪名包括诈骗罪、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盗窃罪等。
白皮书披露,网络犯罪普遍呈现低龄化。该院受理案件中,“90后”221人,占比约38%;“80后”283人,占比约48%。与预想情况不同,网络犯罪行为人普遍学历较低,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仅占21%;高中、高职教育主体68人,初中、中专、小学等教育主体242人,占比超六成。
基于社会实践和打击的需要,此次白皮书将网络犯罪分为网络黑产犯罪和网络化的传统犯罪两种基本类型。
其中,网络黑产犯罪以计算机数据、程序、系统或者软件等作为犯罪对象,形成了一条封闭的产业链,上游提供工具和平台,中游获取信息、清洗数据,下游精准诈骗、盗窃财产。在实践中,此类案件主要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为主。
例如,海淀区检察院办理的“7·25”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专案,就是完整展现了一条以电信运营商安全漏洞为核心的“手机访客营销”黑产链条。经查,从2016年起,违法行为人利用电信运营商存在的重大安全漏洞,建立可以获取手机访客电话号码的服务平台,并将该服务功能进行代理推广、销售。全国约有4万家不同类型的网站购买相关服务,以便获取手机用户的手机号、搜索关键词、设备信息等数据,并将相关数据用于电话营销服务。
此外,随着互联网应用场景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传统犯罪与网络平台、网络技术相结合,开始出现赌博、贩毒、色情等传统犯罪向网络社会延伸和扩张的现象,衍生出网络赌博、网络色情、贩卖毒品、互联网金融诈骗等犯罪,并出现从PC端向移动互联端蔓延的趋势。
为应对网络犯罪产业化、新型化、复杂化等挑战,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持续创新专业化办案机制,精准高效办理网络犯罪案件;积极发挥提前介入优势,引导侦查取证有力;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切实推动网络安全保护;延伸职能推进检企联络,服务区域科技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