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重大科技项目——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简称版权工程)竣工大会在北京举行。此时,距2006年酝酿提出该工程已整整10年。如何破解互联网侵权盗版难题?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大科技工程项目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总局重大科技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20多家单位2000多名人员用10年时间协同攻关,建成了目前我国唯一一个由政府主导的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管理与服务平台),可以为新闻出版单位与社会公众提供从注册、交易到侵权追踪的全流程版权保护技术服务。传统出版单位、内容生产单位将内容放上互联网前,可在此平台进行数字内容注册与管理,多硬件环境版权保护技术、媒体指纹技术等五大核心技术可保障内容的专有传播,进行网络交易的数据查询,进行网络侵权追踪取证。同时,内容资源无需离开本单位(仅需提取作品特征),用户对内容资源绝对控制。
版权工程2006年开始酝酿,2007年开始可行性论证,2011年正式启动,2016年通过技术终验、财务终验与整体验收,共18个分包、26项课题,涵盖技术研究、系统开发、平台搭建、标准制订、总体集成、应用示范等多个方面,参与工程管理、研发和集成任务的单位24家,参与人员超过2000人。按照设计方案,版权工程研究制定了四类25项工程标准与接口规范,形成了一套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突破传统版权保护技术手段,研发并形成了内容分段控制技术、多硬件绑定技术、富媒体保护技术、数字水印嵌入技术、媒体指纹提取技术、可信交易计数技术等版权保护核心支撑技术;针对移动出版、互联网出版、出版单位自主发行等业务模式,开发出了五类版权保护应用系统,并完成了五类数字版权保护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搭建了数字内容注册与管理、版权保护可信交易数据管理、网络侵权追踪三个公共服务子平台;经过整理与集成,最终形成了综合性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管理与服务平台。
截至2016年11月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版权工程应用推广单位)共签署各类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服务协议130余份,服务对象涵盖传统书报刊出版单位、新媒体公司、动漫及艺术设计企业、技术企业、基地(园区)、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服务公司以及相关行业组织等。当前,工程已进入全面应用推广阶段。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后续将通过集中展出、巡回演示、技术交流等各种方式,推介工程成果及相关应用服务。(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