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现在是:

image.png

媒体与法律

潮哥:浓浓电影情 谢老走了,享年九十岁.......(配发照片)媒体与法律

时间:2015-06-22   出处:来自QQ空间日志  作者:潮哥  点击:
浓浓电影情


谢老走了,享年九十岁。
闻讯痛哭心底,为这位平凡却是留下传世之作的老导演故去而心痛。。。
人总要走,后生总要缅怀,翻箱倒柜,找出前两年专访老人的一篇文章及拍照的几幅照片重发空间。笑容还在,语音还在,平易还在,执着还在,仿佛都在身边!
谢老,您又去外景地了,一路保重。。。
(潮哥缅怀续笔。本文曾发表在《世界.中国》杂志上。)

浓浓电影情 
---访中国当代著名电影艺术家谢铁骊

(文/摄影:潮哥 )

在中国,曾有一个年代国产电影故事片难产,为了扼杀或拯救一部好片,“仗”要打到国家文化部乃至中央政治局。鲜为人知的事件内幕,随着那个年代的逝去和国家政治环境的宽松和谐,最终拨乱反正了。然而,在过来人的心底里却永远有个结,有些甚至是悲怆的,是痛楚的……

有一位老人,他曾亲身经历过悲怆与痛楚,在那特殊年代的文化冬天里,他的作品,从《早春二月》到《海霞》都曾凋零过,面对自己的“玫瑰”遭受冰封,他更凋零!如今他心头还有结吗?






迎着2012龙年的到来,我如拜望前辈、师长一样按响了老人家的门铃,老人的女儿抢先迎了出来,接下来便是二老的目光和身影。哦,中国当代著名的电影艺术家,先后荣获中国电影“终生成就奖”和“杰出贡献导演奖”的大导演谢铁骊和夫人王遐女士出现在我的面前,哈,一对儿“老慈祥”!




抬眼望去,韩美林先生的一幅“耕牛图”悬挂在墙壁上,上题:“老牛恋草,铁骊吾师犹恋五十余年之电影艺术”,这是韩美林先生贺谢老80岁寿辰作,弹指至今又过去了6年。一对恩爱夫妻,相濡以沫度同龄,哪里看得出是86岁的人呢?




夫人王遐比谢导爽快,二老拿出2011年在三亚开会期间,田华给他俩拍的一幅背影照片笑侃起来,谢导说:“会议后发给每人一份桔子,我俩两份吃不了,给谁谁不要,都有!怎办呢?”王遐接过话头说:“弄个双肩包背着,他是牛他背,我托着。没留神让田华抓了个正着,偷拍!这不,回来后放大了照片送给我们。”在欢声笑语中,我的相机咔咔作响,为田华老师的“反打”补了个“正拍”,心底却涌动着一股暖流……


坐下来聊,我的采访点有三:过去、现在和将来。
谈过去的电影艺术生涯,谢导不愿多说,只是建议我们去看王守明先生主编的中国文联五老丛书《电影家风采》中任殷写的一篇文章---《大将风度谢铁骊》,说:“那里都有了。”文章是1996年写的,浓缩了谢导从事电影事业的生涯,从启蒙到从戎,15岁的谢铁骊追随长兄谢冰岩投身淮海抗日根据地,步入“淮海军政干校”,直至担任新组建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军文工团团长,谢导凭借自己极强的求知欲,走自学成才的路。他说:“生活是我创作的源泉。”而文工团老战友则誉称谢导是“战地才子”。共和国成立后,连电影都没看过的谢导奉命走进了电影圈,勤奋好学和对电影的感性领悟,加之战争年月文工团编导演话剧的实践积累,使他操刀初试便露锋芒,《无名岛》为他打开了电影艺术的大门,先后《暴风骤雨》、《早春二月》、《海霞》、《大河奔流》、《今夜星光灿烂》、《知音》、《包氏父子》、《清水湾,淡水湾》、《天网》等故事片及《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龙江颂》、《海港》、《杜鹃山》等一系列戏剧片,直到六部八集长达13个半小时的大型巨制《红楼梦》,谢导不断创新,也曾屡遭劫难,但始终不悔,怀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信念和艺术家的良知,投入每一部影片的创作。他说:“为人民拍摄几部好的影片,是我梦寐以求的夙愿。”老伴儿笑道:“他的文化水平还不如我,他是私塾起家,我可读了初中。这辈子他就是好学、好看书;苦学、苦用功!”言谈话语中,分明流露着对自己“结发老公”的褒奖!也难怪,二老本就是从战友到夫妻,几十年的相扶相依,最了解和最理解的还是他俩自己。



中国电影“终生成就奖”

中国电影“杰出贡献导演奖”

谢导,您的名字叫铁骊,有什么讲究吗?”我问。
“哦,这是长兄给我起的名。骊,是纯黑的马,它坚韧,善跑千里。骊前还有一个铁字,含义不言而喻了吧?刚练字时写的是繁体字,这七十多笔画的名字够我写一阵子呢!”谢导不紧不慢地回答,眯起的双眼肯定又闪回到往事的记忆中……


我们的话题由此谈到了现在,“组织上关心,朋友们惦念,亲人们照顾,我也学会了心疼一下自己。”谢导不无幽默地说:“看书、看电视和散步是我眼下生活的三部曲,手抖了写字困难,腿不利索走长路困难,好在眼和脑尚听使唤,自然物尽其用喽!”夫人王遐一直扮演捧哏的角色:“他呀,有时看书看到深夜一两点,你催他睡,他老是那仨字,再看会!”
“我是在电视机上看电影,看电视剧不多。”谢导喝了口手中专用水杯里的淡茶:“现在框框少了,题材多了,不像我年轻时选材那么费劲。现在电影,观众爱看情节人物,你追求商业化没关系,但作者还要塑造人物,把故事主线理清,要吸引人。现在有的作品开头还行,后面差了,离开了主线,发展不符合逻辑,没有逻辑线,不能让人细分析。有的电视剧太长,拖拖拉拉。有的演员换了装,可演起来就是不像,不是故事发生年代的人!”听得出,谢导的话是由衷的但却是留有余地的。


当我提出想听听谢导对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期望时,老人说:“改革开放以来,电影作品多样化了,观众选择余地很宽,有些作品出现缺点和不足是前进中的事儿,相信编导会慢慢自觉地改造自己的思路,领导和观众也会提出他们的看法。我相信中国电影再经十年的发展会更成熟,包括人物塑造和逻辑性会更有规律。”他坦言道:“关键领导要给力,对偏离的要敢于批评,不能从一个极端跑到另一个极端,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呀!”




窗外的阳光洒了进来,在86岁高龄的谢铁骊导演身上似铺了一道背光,他翻阅的书籍又似反光板为他宁和的脸庞补亮。我透过照相机的取景框仔细端详,看得出老人的心底不再有结,若是有的话,也结在浓浓的电影情上……


笔者和谢老夫妇的合影

(2012.1.15夜子时完稿于北京)


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知产法网)主编


蒋志培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曾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法学院、美国约翰马歇尔法学院任高级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主编、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最高人民检察院民行诉讼监督案件专家委员会委员,2014年、2015年受美国约翰马歇尔法学院、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和加方科技部邀请参加知识产权法律和创新论坛并演讲,2013年12月获得中国版权事业卓越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