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现在是:

image.png

法官视角

宋鱼水:员额制——司法精神的担当法官视角

时间:2016-06-07   出处:北京知识产权法院  作者:  点击:
2016年5月30日,北京市三级法院2013名首批入额法官集体宣誓,当天下午,60余名法官代表参加了“使命与担当”首都法官论坛。作为全国首家整建制司法改革法院的法官,宋鱼水向首批入额法官倡议:“应更成为有血有肉的人,托起改革的重任,不辜负改革的时代和代价,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做一名有司法事业的理想主义者”;作为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政治部主任,宋鱼水结合“两学一做”勉励入额法官坚持集体的重要性:“思想,永远是一种精神的竞争力,组织的强大必然是一种国际的竞争力。如果我们站在国际化的舞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它不应该是一句口号,特色是我们心灵的归属和实践的探索,脚踏东西两种文化,司法的强大永远是我们内心坚定的追求。”

各位领导、各位法官、法官团队的各位成员:大家好!

仪式的庄严和神圣被世界各国的法律程序所尊崇,我们今天的仪式更加特别,新入额的法官肩负着新的使命,将以更加担当的精神迎接我们所面临的繁重的司法任务。

前不久,全国各地进入国家法官学院学习的法官学员到北京知产法院实地考察,他们建立了一个QQ群,现场提问,问题很多,也很聚焦,大问题小问题几乎都是司法改革。而在那一刻,我突然认识到,我们的司法队伍从大众化到职业化到精英化的发展轨迹是那样清晰,那样不可动摇。我们在这种方向的选择中,尽管有很多痛疼,但司法的江山如此美好,我们每经历一次险滩,都是一种蜕变的过程。我们要勇敢地承认,改与不改,是时代的选择,是法律发展的选择,是司法规律的遵循。作为时代的扬帆者,我们只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我们无权逆水行舟。

我们很爱我们的同事。胜出者固然值得祝贺!但是,未入额而要办案的人员,坚守法官助理的人员,离开法院队伍的同事,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为大家提供服务的综合部门的人员,甚至是,已经做领导但依旧没有选择法官的领导,面对这样一个战场,我们的心并不轻松,这就是我们的事业。伟大的事业涌现出很多英雄的赞歌,也涌现出很多很多复杂的故事,它因每个人的角色不同而成为一场旋律壮美的风景,成为一次终生难忘的经历。假若说,战争年代,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流血牺牲,每一位英雄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的背后不仅仅是英雄,还有后方,还有地下工作者,我们心中要装满这些革命的情感。为了那些未入额的同事,我们更应该担负使命,为了他们,也为了我们,司法事业是这场改革所承载的,我们从改革出发,不是为改革而改革,是为司法事业而改革,是同志们做了很多牺牲的改革,是我们自身命运的改革。因此,我们作为入额的法官,应更成为有血有肉的人,托起改革的重任,不辜负改革的时代和代价,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做一名有司法事业的理想主义者。

最近几天,偶翻一本《法律论证原理》,书中第68页有这样一句话:“虽然法律实践并不总是完全符合这一理想,但对法律裁决过程之缺陷的批判证明了公正的理想是法律的核心。”于是,我一直在想,什么是公正?公正了这么多年,是否该给公正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感觉,公正的年限越长,越难有果断的定义。假若我们把司法比作简单的劳动,公正要赋予当事人基本的程序权利和实体权利的保护,它的标准是我们自己,这种主观性的标准应该是公正的第一境界。但当事人为什么说,公正是“辨法析理,胜败皆服”?胡总书记为什么指出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习总书记为什么又谆谆教导“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呢?无疑,公正需要有客观标准,客观结果的衡量,相比于主观标准,公正再一次升级,再一次提升境界。大家喜爱《人间词话》,喜爱那不同的境界所带来的优美、奥妙的感觉,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直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习总书记的要求固然很高,但相比司法的承担而言,裁判指引不仅仅是要破解案件的难题,它追求的目标是司法文化,是用司法的境界夯实稳定的制度。假如我们的裁判能够被历史检验,在司法的规则中一直正确的前行,以至于累积出更多的规则指引,公正是过去、现在、未来的穿越,是多维的公正,是值得审视的公正,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更高的境界。当一个案件从不同的角度都能够诠释公正时,它可以经受历史的检验,也可以一定程度的指引未来,这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职业。司法是公平正义的守护神,法官之所以单独职务序列,不是因为我们的辛劳,而是因为国家愿意用最理想的成本,高昂的规格呵护伟大的公正,呵护人民群众对公正的向往。

2010年,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宣布初步形成,从此,我们这些经历过立法时代的人进入了一个特殊的时期。全社会把聚焦的目光转移给司法。首先是裁判统一性的问题,有多少人在盯住我们的相同案件的裁判,互联网上的爆晒,有多少法官招架不住,但这种关注却是人民对司法的热爱,他们渴望案件展示出看得见的公正,他们渴望他们的案件得到合理的预期。他们的合理要求尽管让法官压力很大,但案例制度的推进,每一次集中爆发的问题,都在促进我们问题的减少,我们的进步和提升。其次,一个好的案件也会产生社会的积极呼应,司法成为规则的方向标,人民关注司法,就是关注自身法律的执行,案例指导本身打造的是人民群众的法律文化。面对全社会的司法进程,君不见,司法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当全社会以司法为导航时,司法的权威便在民间产生。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司法的时代,从立法渐进到司法的时代。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如同我们身边的硬币,我们要看到它的正面,我们不要小视我们的作用,它在我们的时代是有可能放大的,我们要经营我们的作用,要司法的正义放大、放大、再放大。我们要让司法真正承担起人们对法律的理解,树立起全社会对司法的信心,打一场人民群众信得过的正义之战。

司法需要每个人的位置。现在的法官团队,每个人的职责更明确,但法官团队的分工是为了更好地合作,做到每一个细节的精细化。每个人的位置还包括当事人的位置,它需要诉、审、判浑然一体,打造真正的职业化,所以,律师的专业性更加重要,法律共同体的建设正在提速、加快。因此,员额制的法官凸显重要性,其他任何人也是凸显重要性。我们需要看到每个人、每个角色最重要的价值,员额制是一种个体价值的张扬。让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假如大地需要建筑,我们认同天人合一的思想,人类的作品只有融入自然界的和谐,我们才会有生存的地球,我们也才会有劳动创造美丽的价值。人类追求的精神世界更为复杂,平等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和谐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弥足珍贵。在知产院主管政治部工作的一年里,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心灵归宿的重要性,我们党组织的最重要的职责是为同志们找到思想的盛宴。这也许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所在,是“两学一做”当中我们所寻找的英雄们的足迹。思想,永远是一种精神的竞争力,组织的强大必然是一种国际的竞争力。如果我们站在国际化的舞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它不应该是一句口号,特色是我们心灵的归属和实践的探索,脚踏东西两种文化,司法的强大永远是我们内心坚定的追求。

“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今天,让我们再一次学习105岁仙去的杨绛先生留下的古老文化的精髓,在文化中熏陶我们的心灵,带着事业上路,我们是否找到了执着的信心?“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杨绛先生如是说。我们坚持,10年、20年、30年,再回首,不但是司法责任,更是司法担当。

谢谢大家!

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知产法网)主编


蒋志培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曾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法学院、美国约翰马歇尔法学院任高级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主编、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最高人民检察院民行诉讼监督案件专家委员会委员,2014年、2015年受美国约翰马歇尔法学院、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和加方科技部邀请参加知识产权法律和创新论坛并演讲,2013年12月获得中国版权事业卓越成就奖。